街頭離人
- 賴研
- 2019年3月24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
出差於我不僅是一種脫離軌道的自由,還讓我因環境的巨大變化與外面的世界有了對話。
對話常常就是一句平常不會用的話,細想這句話也是夠沉著,一生躲在我的腦海或心底深處,在完全無法預期的時候才匆匆上陣,然而此時此刻沒有這句話又不足以形容。
也許也要學習這種流星般的沉著,飛行於黑暗的宇宙,一無平仄跌宕,也一無執著。
那一年,飛了一百次以上。從台北到上海,到北京或深圳,回到台北,繼續下一次飛行。
有時半夜醒來,看看周圍要想想才能知道現在在那裡。不知道下一次登機是幾點,不知道下一次落地是幾點? 不知道下一餐是在那裡吃? 有時候有同事一路,多半是自己一個人。
在機場候機時不免會想,這些旅客是為什麼旅行呢?想想後不禁笑了,就是跟自己一樣啊…為了一個可能的客戶,為了一個可能的擁抱,為了一個想像的未來。
不再旅行之後,發現自己移動的路線非常固定,半夜醒來在同一張床上,唯一提醒我曾經旅行的是,微信裡幾佰個記得與不記得名字,和已經沒有人發言,卻捨不得刪除的群組。
以前詩人的鄉愁是一張車票,或更遠些是張船票,今人的鄉愁則是一路打卡,被百度或谷歌沿途追蹤。
逢此亂世,誰不是離人?
Comments